责编:陈凯欣
2025-03-20
神经元损伤或死亡会导致脑重大疾病的发生,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负担。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在学术会议上指出,各类脑重大疾病尽管病因和临床表现不同,但都涉及神经元、轴突及神经环路的修复问题。他表示,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多学科协作,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结合。
全球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数量庞大,国际数据显示中国患者超过3亿人,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期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聚焦"脑重大疾病的核心科学问题及临床应用"主题,探讨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
在治疗创新方面,近年来取得了重要突破。苏国辉指出,过去认为成年神经元无法再生的观点已被打破。研究发现,啮齿类动物及人类大脑中存在内源性神经发生机制,为开发新型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周毅团队的研究显示,在特定条件下可通过调控微环境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为修复受损神经环路开辟了新途径。该研究已在实验动物模型中获得积极结果。
在技术应用方面,李瑶团队开发的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可在短时间内获取高分辨率代谢物数据,为中枢神经再生研究提供了可视化工具。这项技术已应用于多家医院的相关临床研究。
专家指出,面对深度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需要整合基础医学、生物工程和临床医学等多领域力量,共同攻克中枢神经修复难题。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可逆损伤"这一传统认知有望被改变,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