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凯欣
2025-04-07
古代文章学与史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在概念范畴和实践上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章学与史学的交集
在古代,文与史本为一体,没有明显的界限。刘知几指出:“文胜质则史”,意指文章是当时的历史记录。先秦时期,文、史不分,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中提到《左传》《战国策》属于“文”中的“史传”。章学诚认为集部中的“传记”既是文章也是史著。这些观点表明,在古代,文章与史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交集。
许多学者认为优秀的史著本身就是至文。王世贞评价《檀弓》、《考工记》等作品为“圣于文”,即至文。钱大昕也强调“六经”、子、史皆为至文。历代学者多赞誉《史记》为至文,如宋洪迈称其为“天下之至文”。这些例子说明了古代文章学与史学之间的互动。
此外,文章学与史学共享许多概念范畴,如气、风神、简、约、奇等。这些共通的概念体现了两者在理论上的交融。
古代文章学与史学的互动互鉴
古代文章学家和史学家相互借鉴,彼此影响。例如,《史记》被广泛视为叙事文的典范,历代文章学家多以其为最高标准来衡量其他人的叙事作品。姚察父子撰写的《梁书》《陈书》,以散体古文体写历史评论,在唐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知几强调了历史写作的重要性:“史有三长:才、学、识。”他指出这些品质对于撰写高质量的历史作品至关重要。陈澧也强调了文章家需要具备的条件:“无学则文陋,无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