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凯欣
2025-04-18
近日,由安徽农业大学人体工程学研究中心与中国睡眠研究会共同制定的行业团体标准《床垫缓压性能分级标准与测评规范》在广州发布,填补了国内床垫缓压性能评价标准的空白。
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聚焦大健康、生物基新材料与智能家居领域,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学校瞄准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睡眠研究会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中有超过48.5%的人存在睡眠困扰,超过3亿人受到睡眠障碍的影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长期以来,安徽农业大学人体工程学研究中心科研团队持续致力于居民睡眠健康研究。他们发现,床垫的质量和舒适度对人们的睡眠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针对传统记忆海绵材料存在的环保性差、易破损、透气性不佳等问题,科研团队将目光转向丝瓜络这一天然材料。丝瓜络具有优异的吸湿散湿性能,并且具备抗菌助眠特性,非常适合用作床垫和枕头等寝具的填充材料。
自2013年起,安农大科研团队启动了"丝瓜络高附加值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和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生物质丝瓜籽油泡沫海绵材料。这种新型材料不仅能够替代40%的石化原料,减少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还具有极佳的耐用性,显著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建设人体工程学数据库是床垫行业实现技术突破的关键。"安农大人体工程学研究中心负责人陈玉霞教授介绍说。从2007年开始,学校科研团队联合500余名师生,采集了包括脊柱健康参数、压力分布、微环境调节等多个维度的海量数据,并对1000余款床垫样本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安农大人体工程学研究中心联合深圳家居协会等单位,在2019年和2023年先后制定了《床垫贴合度定量与评价方法》行业团体标准以及《床垫硬度等级分布测试与评价方法》国家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凝聚了科研团队多年来在健康睡眠领域的持续研究和不懈努力。
此外,安农大人体工程学研究中心还自主研发了"床垫人体工程学综合测试仪",实现了对床垫支撑性、贴合度等关键指标的精准量化检测。
凭借这些创新技术,安徽农业大学与多家企业展开了深入合作。校企联合开发的多项技术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寝具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
学校还注重睡眠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举办科普活动等形式,向公众传播科学的睡眠健康理念,帮助人们更好地改善睡眠质量。
未来,安徽农业大学将继续深化在健康睡眠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学校计划进一步完善人体工程学数据库,开发更多新型材料和产品,并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合作交流。目标是为提升国民睡眠健康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