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凯欣
2025-05-09
近日,天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思政课重点实验室迎来了一批参观学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驻足于一面独特的"民族团结文化墙"前,墙上以书法形式镌刻着56个民族的名字,象征着各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感。
这面凝聚民族情谊的文化墙所在地,是2025年2月获批的天津市大中小学一体化实践育人基地——"津门石榴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育人基地。该基地由天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思政课重点实验室、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室和大学生民族文创设计作品展厅共同组成,落户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在天职师大职业教育学院,学生的倪丹丹向记者分享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她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块来自玉龙喀什河畔的特殊"纪念品"——这块石头见证了她与新疆学生玛日耶姆古丽之间的情谊。2023年,在参加学校组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题学习后,倪丹丹深受触动,开始关注班级里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并萌生了前往新疆支教的想法。2024年暑假,她如愿加入支教团队,踏上了西部支教之路。
在支教过程中,倪丹丹发现玛日耶姆古丽在演讲时过于紧张,表现不够自信。为了帮助这位学生克服困难,倪丹丹不仅耐心传授演讲技巧,还通过陪伴和鼓励的方式,逐步增强她的自信心。经过数周的悉心指导,玛日耶姆古丽终于能够在讲台上流畅地展示自我,实现了从 shy到 confident的蜕变。
天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思政课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天职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葆春表示:"要让民族团结意识真正深入人心,需要构建全方位的育人生态。"她介绍说,通过"津门石榴红"基地的建设与实践,学校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例如,与京津冀地区及中西部职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合作共建,搭建起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平台;同时建立了协同备课机制,定期组织集体备课活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天职师大党委副书记李靖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久久为功,务求实效。"她强调,学校将继续打造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发展平台,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全新育人生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