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凯欣
2025-05-19
近日,甘肃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仪式在兰州举行,来自全省农业科技领域的140位专家正式受聘上岗。甘肃农业大学校长柴强表示,学校已遴选5位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并有27位教师入选岗位专家名单。同时,整合了99个学科团队和54个国省科研平台的力量,结合分布在全省的40个"专家院",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东西跨越16个经度、南北延伸超过10个纬度,横跨4个气候带。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显著的"寒旱"气候特征:全省年平均气温不足8℃,导致作物生长周期延长;年均降水量仅278毫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3%,耕地中水浇地占比仅为28%。
在现代科技助力下,甘肃省农业科学家们已经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性技术体系。一方面通过选育高产优质耐旱玉米、抗旱抗病马铃薯、抗旱节水小麦等特色农作物品种;另一方面,培育适合舍饲养殖的肉羊、肉牛新品种。近年来,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水肥一体化、玉米密植机械粒收、小麦宽幅匀播等技术,在提升单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推动寒旱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甘肃省印发了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行动方案。方案明确以实施"扩量、提质、延链、增效"四大专项行动为抓手,重点建设牛、羊、菜、果、薯、药、麦类等八大产业集群。同时,由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等涉农科研院校,组建了10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按照"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区域试验站"的三级架构运行。
通过这些创新举措,甘肃省正在努力突破自然条件限制,在寒旱特色农业领域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的新路。这些措施不仅推动了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渠道。